经常有网友发病理单给我让我分析分析,给个建议或者咨询要不要化疗,能活多久等等。
不知道是住院的时候医生没讲清楚还是讲太多记不住,这个可以理解。
平时不接触,短时间内让大家记住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知识是很难的。
让一个实习生记住一个出院注意事项,说五遍,过半天他十有八九记不住。
我们是老油条了有时也会记不住。
不废话,说病理。
所谓病理:从患者体内切取、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,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。
病理诊断是目前大多数疾病诊断中的金标准,其他的什么B超、CT、MRI等等都只是辅助诊断。有多重要自己想想吧!
直接上图,大家看到的病理报告大概就这个样子。
有三个内容:
肉眼所见:病理医生用肉眼观察、用手摸、尺子测量临床医生送过来的组织,颜色、形状、大小、硬度等等。
镜下所见:将送检组织做成载玻片,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容。
病理诊断:病理医生看病理玻片后给出的诊断。
我们直接看病理诊断的关键词:
括号中是被检查标本的部位名称,有的报告不用括号直接写。
接着写这个病变是什么性质的:炎症、溃疡……
是癌症的话,会写什么癌:腺癌、鳞癌、乳头癌,肠道腺癌居多。
分化:有高分化、中分化、低分化,恶性层度由低到高。
肿瘤的大小
肿瘤浸润深度:肠道有三层,从里到外依次是:粘膜层、肌层、浆膜层,肿瘤一般是由里面往外面长的。
脉管是否有癌栓
是否有神经侵犯
标本上、下切缘,吻合口未见癌组织残留:就是说肠管上的肿瘤已经完整的切下来了,切得很干净没有残留。
同样癌组织距离切缘也是这个意思,原则上距离越远越好,但越远切除的正常组织越多,说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就越大,特别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,本来肿瘤位置就很低,再切很多肠管那肛门就保不住,得挖肛了。
淋巴结:别管哪组的淋巴结,只需要知道有或者没有转移就行。斜杠(/)前面的数字代表有癌症细胞转移淋巴结的数目,斜杠后面代表送检组织含有淋巴结的总数。
最下面是免疫组化:MLH1(+)、MSH2(+)、MSH6(+)、PMS2(+)、Ki67%(90%+)、D2-40显示脉管(+)。有的病理报告没有这一项。
肿瘤侵犯到粘膜层、浅肌层:没有神经、脉管侵犯,没有淋巴结和远处(肝脏、肺部、骨头、大脑)转移,手术后不用化疗。这时期手术效果最好,5年生存率80%以上,也有文献说90%。
肿瘤侵犯到达深肌层、深肌层与浆膜层之间:这个时期要不要化疗是有很大争议的。
因为很多病理报告没有写浅肌层和深肌层,只写肌层,医院还是不化疗的,就暂且和上面同一类,看以后的研究结果吧。
肿瘤侵犯浆膜层:这个时期就需要化疗了,没有争议。
脉管癌栓、神经侵犯:只要有这两个中的一个都建议化疗。
淋巴结转移、远处转移:没得说,这时期不化疗手术后很快恢复发。
上面蓝色的只要满足一个不管侵犯到哪里都需要化疗。
除了上面情况,有的女性病人肿瘤只侵犯到达肌层,没有脉管、神经、淋巴结的侵犯。但因为卵巢、输卵管和肠管靠得太近,肿瘤直接就侵犯过去了,或者侵犯到腹膜,又或者没有侵犯其他组织只是在肠道外面有一个孤立的癌结节,这些虽然不是远处转移,这些情况术后也是需要化疗的。
低位的直肠癌周围没有组织覆盖,很容易造成癌细胞早期转移,肿瘤大的话也建议化疗。
免疫组化那一堆字母是检测是否为林奇综合征,括号里那90%+,表示细胞增殖速度。全阳性说明不是林奇综合征。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是基因突变后引起的结肠、直肠癌,子宫内膜癌,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增高。
但要确诊还是要结合患者的家族史和基因检测。
所以基因检测能做的的最好做,特别是年轻的患者,因为很多年轻患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。基因检测对患者术后的化疗尤其是靶向治疗、复查都有用,对家族的其他人也有用,基因检测提示是林奇综合征的患者,之后复查的间隔时间要缩短,家族中的兄弟姐妹父母也应该去做检测,如果发现应及早做预防。如果患者不是林奇综合征,那家里就可以安心了。
红色字部分5年生存率最高80%以上;蓝色部分有脉管、神经侵犯的次之;有淋巴结转移差一点45%~60%;远处转移(肺、肝、骨头、脑)这个就看肿瘤的发展速度了。
大家要明白一点,肠癌是恶性肿瘤中治愈率最高的,即使是远处转移了,也很少几个月人就不行了。
5年生存率是是医学上常用的时间段,如果治疗后5年内都不复发,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就很低了,就和正常人患癌的几率一样。
所以患者们要放下心里的负担,对治疗有信心,对生活有希望,肠癌治愈希望是非常大的,生活中做完手术后活了二十多年不复发的人数不胜数。也许你会纠结上面的数字,会说不是也有复发的吗?那部分大多是老年人,他们本身就风烛残年,经过疾病和各种治疗的打击,就算不复发也坚持不了多久。
是否需要化疗除了咨询肿瘤内科的医生,还需要咨询手术的主刀医生。
虽然术前检查CT、B超、磁共振(MRI)\petCT等提示没有远处转移,或者附近器官的侵犯,术后的病理活检也没有到达浆膜层,没有脉管、神经侵犯、淋巴结转移。
但术中可能会看到肿瘤与其他组织有粘连,或者侵犯到其他组织。很多时候仪器检查和肉眼看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又或者术前影像比较模糊,造成看起来像肠子堆在一起,以为是正常的。实际上是肿瘤组织。如果肿瘤侵犯到很重要的组织器官,是不能随便切的,否则术后会马上出现功能障碍,比如瘫痪、甚至死亡。但他们的术后病理可能是很早期的,不用化疗的。
我们就跑碰上这种情况,有一个直肠癌病人合并肠梗阻,术中发现肿瘤已经侵犯到盆骶的肌肉神经血管了,粘连的很严重,如果强行切除那将会损伤到骶部的神经和血管,这个手术对他来说就没有意义了,就做姑息性治疗,把肠子的肿瘤切掉造瘘解除梗阻。手术后也家属和病人反复说明了情况,让他手术后尽快去肿瘤内科化疗。
可他不知道拿病理报告去问了谁,说不用化疗,因为术前检查没有提示肝、肺、骨头的转移,手术病理淋巴结、脉管等也没转移,人家告诉他不用化疗。他出院后也没打电话跟我们说或者回来复诊,以为我们想黑他的钱,结果过了5个月就复发了,而且出现了肺部和肝脏转移,不到2个月人就去世了。
有时恶性肿瘤的病理也可能是正常的,因为送检的肿瘤可能已经坏死液化,活的肿瘤细胞全部转移。
还有手术恶性肿瘤前穿刺的病理检查是正常的,因为只取肿瘤的很小的一部分,就像往鱼塘里撒网,捕不到鱼并不代表鱼塘里没有鱼。
所以手术出院后除了复印病历、各种检查资料,一定要记得复印手术记录,手术记录记录着医生术中的操作步骤,以及术中看到一切情况及处理措施,这对之后的化疗方案制定以及复诊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据。
《完》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致读者!
如果您觉得有用
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
如果大家看后什么都不做
我就会以为没人看
或者写的不好大家不喜欢
而我又不知道哪出了问题
慢慢的就没有动力去更新了
毕竟每天花2~3小时来写文章真的很辛苦
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
谢谢大家的阅读!
医语中听感谢您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