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梗死是指脾动脉及其分支的阻塞造成脾脏组织的缺血坏死。脾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症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,故应充分认识脾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,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。
一、病因1.脾动脉粥样硬化: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继发性血栓形成是脾梗死的主要原因。2.动脉炎:非特异性动脉炎、风湿性动脉炎、感染性动脉炎等均可导致脾动脉发生炎症,使管腔狭窄闭塞,导致脾脏缺血梗死。3.栓子:心源性或医源性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至脾动脉导致脾梗死。4.门静脉高压: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,脾脏淤血,脾内血管扭曲、闭塞,形成脾梗死。5.其他:如外伤、手术、感染等均可导致脾梗死。二、临床表现1.症状:脾梗死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。部分患者可出现左侧肩胛区疼痛、左侧胸部疼痛等放射性疼痛。2.体征:患者多呈急性病容,可出现左上腹压痛、反跳痛,左侧肋间隙饱满,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脾脏。三、影像学检查1.X线检查:X线平片可见脾脏增大或外形改变,部分患者可见高密度影,为梗死的脾脏组织。2.超声检查:超声可显示梗死的脾脏组织,并可发现周围脓肿等征象。3.CT检查:CT可见脾内低密度影,边界不清,为梗死的脾脏组织。部分患者可见周围脓肿等征象。4.血管造影: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可显示梗死的部位和范围,并可发现栓塞的血管。四、诊断与鉴别诊断1.诊断: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,结合病史即可诊断为脾梗死。2.鉴别诊断: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、发热等症状进行鉴别,如急性胃肠炎、急性胰腺炎等。五、治疗1.一般治疗:患者应卧床休息,给予吸氧、心电监护等措施,同时注意保持水、电解质平衡。2.对症治疗: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,如止痛、止吐、退热等。3.手术治疗:对于较大的脾梗死或伴有出血的患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手术方法包括脾切除术和部分脾切除术等。4.介入治疗:对于部分脾梗死患者,可考虑介入治疗,如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等。六、预后脾梗死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。轻度脾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预后较好,而重度脾梗死患者可能因大出血等原因死亡。因此,对于脾梗死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,以避免病情加重,危及生命。